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优美散文网 > 心情日记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作者:优美散文网
日期:2020-08-17 23:43:59
阅读: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安营下寨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别来无恙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才薄智浅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鸣金收军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步步为营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群结队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峨冠博带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鬼神不测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黄口孺子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极天际地 形容十分高大。
将功赎罪 拿功劳补偿过失。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假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灭虢取虞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切齿痛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声威大震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童颜鹤发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心怀叵测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扬幡招魂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衣架饭囊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恣意妄为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
踌躇不决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东荡西除 指四处征伐。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誓不两立 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四海飘零 〖解释〗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背若芒刺 〖解释〗犹言芒刺在背。
拨云雾见青天 〖解释〗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蠹政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虎踞鲸吞 〖解释〗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旷世逸才 〖解释〗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略无忌惮 〖解释〗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落荒而走 〖解释〗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凄然泪下 〖解释〗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仁义之兵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肉颤心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神鬼难测 〖解释〗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卧床不起 〖解释〗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闲杂人等 〖解释〗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虚虚实实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揎拳裸袖 〖解释〗犹言揎拳捋袖。
佯输诈败 〖解释〗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的卢马 “的卢马”形容好马。
败兵折将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避嫌守义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避凶就吉 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心情日记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

    心情日记
  •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后患无穷、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望梅止渴、势如破竹1、锦囊妙计 [ jǐn náng miào jì ]释义: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刘备)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

    心情日记
  •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安身之地傲慢少礼傲睨得志傲睨自若傲贤慢士懊悔无及班师回朝宝刀不老饱学之士倍道而进秉烛待旦不成体统不置褒贬残暴不仁苍生涂炭尺寸可取赤膊上阵赤身露体初出茅庐村野匹夫大吉大利大计小用大仁大义大展经纶刀枪剑戟得而复失灯烛辉煌抵足而眠恩荣并济恩怨分明法不徇情反败为胜反戈一击费力劳心焚香礼拜鼓角齐鸣官轻势微光辉

    心情日记
  • 三国演义成语有哪些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安营下寨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

    心情日记
  • 三国演义成语大全

    三国演义成语大全:安身之地傲慢少礼傲睨得志傲睨自若傲贤慢士懊悔无及班师回朝宝刀不老饱学之士倍道而进秉烛待旦不成体统不置褒贬残暴不仁苍生涂炭尺寸可取赤膊上阵赤身露体初出茅庐村野匹夫大吉大利大计小用大仁大义大展经纶刀枪剑戟得而复失灯烛辉煌抵足而眠恩荣并济恩怨分明法不徇情反败为胜反戈一击费力劳心焚香礼拜鼓

    心情日记
  •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1、锦囊妙计 [ jǐn náng miào jì ]释义: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刘备)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2、恩怨分明 [ ēn

    心情日记
  • 源于三国演义和水浒的成语

    水浒传:鞍马劳倦 不按君臣 不避水火 别出心裁 报仇雪耻 不打不相识 保国安民 不怀好意 搬口弄舌 闭口无言 兵强将勇 不三不四 巴山度岭 杯蛇鬼车 不识局面 逼上梁山 不识泰山 不世之业 百无一能 百依百随 表壮不如理壮 不知颠倒 不知疼痒 撑岸就船 从长计较 从长商议 彻里彻外 重峦复嶂 以礼相

    励志美文

聚合标签
用启迪造句,不少于20字 形容战争的词语 儿童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会不会是我被鬼迷心窍了是什么歌? 你的成语有哪些 与《绿》有关的古诗 描写老师教学风格的词语有哪些? 尽写出几句能够激励自己的名言可以怎么写 和尚打伞,歇后语补充完整,后面是什么 表示时间短的词有什么 描写女强人的诗句 四句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每句不少于20字) 关于生命短暂的格言 奥运会的宗旨,格言,精神,口号,目标是什么 赞美雪景美的句子 夸女孩子漂亮四个字的词语 意思是看到叶子落下 体验过黄埔军校战士的感悟 描写雪天美景的诗句 爱因斯坦的名人名言 学雷锋歌词 有关专注使人成功的故事或名言~~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能激励人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名言 描写璀璨星空的唯美句子 带鸟或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形容一段话很有道理的成语 带有桂字的成语 一个人那个管子在哪里看豹是什么成语 关于颜色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最有个性的个性签名,关于处女座的(多几条) 描写风字的四字词语 用三个那么造句 最能表达“安逸”的心情的诗句有哪些? 合作能成功”有关的名言警句 十岁男孩生日的祝福语 一下陈奕迅的十年这首歌的歌词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带有妙字的成语 描写花草的成语有 带有环字的成语有哪些? 是”造句子 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 小学生自编成语故事大全 生孩子了怎么发请客通知 我们常用的雪菜名言:“_,_”如果来鼓励人们要积极乐观的面... 找几个关于老虎的笑话? 我女儿叫赵梓彤,麻烦请各位大师写个百日宴的藏头诗邀请短信,谢... 寻求白酒广告词 描写校园春天的好词好句 哪位晓得有关于战争的成语、谚语、名言等? 励志的名言 形容烦恼的成语有哪些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小学(有作者) 用“真正的”如何造句? 描写母亲辛苦的优美句子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诗词名言有哪些? qq上改签名为什么会在别人的消息窗口那里出现? 励志名言名句大全古诗文 一个人在翻看一本很厚的书 鱼儿和水是好朋友同类句子 身心健康近义词 形容人很舒服的成语 什么天什么一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可怜的词语 有关探索科学的名言警句 有点创意的结婚邀请函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