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优美散文网 > 情感美文 > 谁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戏剧分析啊,包括main conflict、rising action、

谁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戏剧分析啊,包括main conflict、rising action、

作者:优美散文网
日期:2021-05-14 13:48:07
阅读:

中国悲剧很多是以小映大,以一个家族或一个团体,来表现一个朝代或一个时期的悲哀,四大名著里有三个都可以算作悲剧,我就不细说了,这里边更有一种文化的传承,有一种人在江湖【人在朝廷】身不由己的味道,也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节,可以说很多都反映一种政治上的不如意,而莎剧更多的是想宣扬一些美德,叙事表较多,反应政事也比较直接。

Rising Action指剧情上升,占一个故事或话剧的大部分。Climax指剧情达到最高,Falling Action指剧情开始下降,Climax和Falling Action占故事或话剧的15-20%
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一部刨析人物人物心理的伟大篇章
莎士比亚在剧作《麦克白》中,通过对原编年纪事史的改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的社会罪恶,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麦克白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展示了人物内心善与恶的交战、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冲突,揭示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实质。
其实仔细想想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是真实的、是活着的,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因此,他总能震撼我们,让我们去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因此令人满足,却也容易地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
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起伏,更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剧作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只是我们的行事方针,也会是我们生活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在这里本人觉得《麦克白》非常值得品读。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现代莎评专家无意识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下逐渐显现出现代主义的光泽。上个世纪初,英国著名莎学专家A.C.布拉德雷将莎士比亚悲剧的气氛的烘托归纳为三类:反常的精神状态、超自然的因素和偶然事件等。而在世纪末,它又在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关照下展示着一种“另类”的文本。曾艳兵在运用拉康的无意识语言论分析它,产生了语言的悲剧的概念。悲剧性的气氛和超自然的因素及异常心态如幻觉、幻视和幻听等,都是人物内心无意识或“本我”的外化。黑暗的色彩和流血的主题使得剧作的悲剧性越发凸现,悲剧心理特征愈加明显。主要人物在弑君犯罪前后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格上的精神分裂在人物行动中都无不体现了变态心理的特征,正揭示了他们进入漫漫长夜受煎熬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超自然因素、色彩和人物变态心理等方面剖析《麦克白》中的悲剧心理特征。
悲哀的将来 ——《麦克白》的悲剧性浅析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是一出享誉世间的伟大的悲剧。该剧所讲述的是苏格兰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麦克白企图篡位却最终失败的故事。该剧取材于霍林谢德的《编年史》,是苏格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这本应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历史故事,所反映的无非是恶有恶报的世间常理,但经过莎士比亚的绝妙的设想与超凡的创作能力,将鬼神与哲学的因素灌输其中,使万恶的麦克白具有了特殊的悲剧性,也使该剧成为了世界戏剧史上的不朽之作。
剧中,麦克白在战胜挪威军归来时听信了女巫对自己未来必将为王的语言,便产生了妄图篡位的想法,并在麦克白夫人的诱导下终成大错。由此,一般来说,对于麦克白悲剧产生的原因,大多认为是外来因素,即女巫的预言和麦克白夫人的劝诱,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明显的问题。诚然,麦克白是听信了女巫对于自己将来的预言才动了歹念,并在夫人的怂恿下犯下了不可饶入的罪行。但若要将悲剧的成因归于此,就等于承认了《麦克白》的悲剧源于麦克白听信毫无根据并毫无善念的语言,而非麦克白本身的问题。换句话说,《麦克白》的悲剧性不在于麦克白本身,而是源于外界。这显然与莎士比亚为麦克白这个人物的设定的悲剧性是相悖的。
那么,麦克白自身的悲剧性在于何处呢?
有观点认为,麦克白的悲剧性在于他违反了神——即上帝——的意志,因而遭受到了上帝的惩罚。在西方,存在“神圣必然”,即神圣自由的观点。该观点认为,神圣者的自由在于赋予了人自由地选择善恶的能力,而非遏制、救赎世人之罪的意志。因此,若将麦克白的悲剧性定位于此,等于把神圣者当成了一个惩治人类的君主,这无疑是否定了“神圣必然”,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神圣者世俗化、人间化,破坏了其博爱的形象。因而将麦克白的悲剧性的成因归结为违反了神的意志是不成立的。
抛开神的因素,麦克白的悲剧性是另有成因的。根据剧情的延展得知,麦克白的整个悲剧过程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即“过去(曾在)→当前→将来”。过去的麦克白是位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众人以致君王爱戴的名将,而当前的麦克白听信了女巫对于他的将来的预言之后,便产生了要使将来实现的恶念。他的整个人生并非具有流畅的时间性,而是被他自己的意志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过去(曾经)与将来是毫无关联的,而从将来的形态中也看不到曾在的存在。他的人生时间上的割裂性造成了他的悲剧性,因而说来其悲剧性在于他自身。
但是,既然人类有自由选择善恶的能力,那么倘若麦克白选择了将曾在继续延展成将来的话,他岂不就能避免悲剧的出现,而其悲剧性也就化为乌有了?他可以做出如此的选择吗?当然不可以。而这也正是三女巫、何卡忒及麦克白夫人在剧中存在的真正意义。在哲学观点中,外在是促成内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没有了女巫、赫卡忒与麦克白夫人这些外在因素的存在,麦克白自身的恐惧、胆怯与麦克白夫人斥责他的“充满着太多的人情的乳臭”的天性,使他不会如此之快便实现恶行。女巫告诉了麦克白他的将来,而这些预言一部分的实现使他对语言信以为真,增加了他的胆量与野心,促进了事态的发展。而以极恶形象出现的麦克白夫人则是使事态进展迅速的最大因素。在剧中,麦克白夫人的恶毒甚至使人毛骨悚然,:“来,注视着人类恶念的魔鬼们!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灌注在我的全身;凝结我的血液,不要让悔恨通过我的心头,不要让天性中的恻隐摇动我的狠毒的决意!来,你们这些杀人的助手,你们无形的躯体散满在空间,到处找寻为非作恶的机会,进入我的妇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来,阴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狱中的浓烟罩住你自己,让我的锐利的刀瞧不见它自己切开的伤口,让晴天不能从黑暗的重衾里探出头来高喊‘住手,住手!’”(第一幕第五场)以及之后在劝诱麦克白杀邓肯时说的:“我曾哺育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她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第一幕第七场)。正是他的这种超越人情界限的恶毒大大地坚定了麦克白的决心,也展示出了她罪恶的本性。为了达到目的,她甚至于不惜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淋漓的鲜血。但她最终还是由于对于罪行的过度恐惧而患上了梦游症,并在疯癫之中死去。这也正体现了“恶有恶报”的世间常理。从上述分析来看,她们的存在与麦克白的悲剧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并非莎翁的无用之笔。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作品中看到一些有关于悲剧性的其它的东西。这里存在一个“负罪”的概念。在麦克白的人生中,“罪过”并非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有实质感的物质。正是这些罪过的不断增加、积累,最终将麦克白的人生压垮。而这些罪过的积累无疑是他自身所造成的。但是他对于这些罪过也并非无所顾忌、毫无恐惧感。就在罪恶的伊始,他的眼前便由于恐惧而产生了幻象:“在我面前摇晃着、它的柄对着我的手的,不是一把刀子吗?来,让我抓住你。我抓不到你,可是仍旧看见你。不祥的幻象,你只是一件可视不可触的东西吗?或者你不过是一把想象中的刀子,从狂热的脑筋里发出来的虚妄的意匠?我仍旧看见你,你的形状正像我现在拔出的这一把刀子一样明显。你指示着我所要去的方向,告诉我应当用什么利器。我的眼睛倘不是受了其他直觉的嘲弄,就是兼顾了一切感官的机能。我仍旧看见你;你的刃上和柄上还流着一滴一滴刚才所没有的血”(第二幕第一场)。在杀死邓肯后“这是什么手!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第二幕第二场)的叨念,以及当他见到班戈的鬼魂后的种种窘态,都说明了他对于犯下罪行的恐惧。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恐惧而停止自己的一切罪恶的行为。在原考特爵士叛变而被罢免后,麦克白接过了“考特”这一爵位。但他比考特爵士更胜一筹,根据玛尔康的叙述,原考特爵士在行刑前的一刻“他很坦白地供认他的叛逆,请求您宽恕他的罪恶,并且表示深切的悔恨。他的一生行事,从来不曾像他临终的时候那样值得钦佩”(第一幕第四场)。但是麦克白至死都不肯低头:“我不愿投降,我不愿低头吻那玛尔康小子足下的泥土,被那些下贱的民众任意唾骂”(第五幕第七场)。或许是他为了保持自己一向高贵的姿态,抑或是知道自己的罪行已积累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总之他没有低头。而这正是他自己所造成的罪过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然而麦克白虽然没有低头,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懊悔过。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他杀死邓肯后“这是什么手!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他在说是“他的这只手”杀死了邓肯,而非“竟然是他的手”杀死了邓肯。之所以他的懊悔不济于事,正是由于他对于懊悔对象的判断错误。同时这也说明了罪过的本源在于麦克白本身,而非其他任何因素,这与前面提到的麦克白的悲剧性来自内在而非外在是正相吻合的。并没有认清罪恶根源的他只有在不断的懊悔当中接连犯下罪行,并终尝恶果。当然懊悔也并非存在于麦克白一人身上,麦克白夫人在篡位成功后再也没有怂恿过他去做任何事,而是每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就连在梦游中都无意识地想要洗净她的手。但极恶的她显然已没有了挽回的余地。
有意思的是,在麦克白面对令自己万分恐惧的罪恶时,他还能为自己进行辩护。在麦克白为庆祝自己成为君王大设筵席的时候,在班戈的鬼魂面前,他如此为自己辩护:“在人类不曾制定法律保障公众福利以前的古代,杀人流血是不足为奇的事;即使在有了法律以后,惨不忍闻的谋杀事件,也随时发生”(第三幕第四场)。他将自己的这种杀人的罪行与低级别文明社会时的杀人行为相比,他的这一说法很类似于中国古代为政治变革提出的正当理由。在中国古代,儒家以“自然”和“道义”为变革提供了正当性理由。所谓“自然”是指顺应自然——即社会——的规律发展;“道义”则是指根据“仁义、德性、平等、自由”等理由对政治进行变革,但是这些理由在麦克白的身上都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无济于事,因为在西方是不存在这种观念的,所有的仅仅是上帝树立的“爱”的诫律,而杀死邓肯称王这件事便已经破坏了爱的关系(邓肯与麦克白既是亲戚又是君臣的关系),践踏了“爱”的诫律。破坏了诫律的麦克白并非是受到了诫律的惩罚,而是走出了本应有的轨迹,自取灭亡。
在该剧中,也体现出了莎士比亚“以恶制恶”的观点。三个女巫以哑谜的形式告诉麦克白他的将来,诱导他去犯下罪行,在这里她们无疑是以恶魔的形象出现的。而麦克白夫人的“恶”促使了麦克白这一“恶”的消亡。以恶制恶,不伤害“善”这一面的任何成分,看来这似乎是莎翁所希望看到的。

  • 麦克白人格分析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麦克白悲剧的发生存在着内在必然性,这就是他天性中的野心欲望、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以 及虚妄的执着和自信。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也是社会悲剧。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命运;选择;
    [Abstract]"Macbeth" is the last of the four tragedies written by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depicted how Macbeth, who was once a powerful hero, sank into a tyrant bringing calamity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That reflected his individual ambition and lust for power, which destroyed human nature and showed us the essence of anti-humanity caused by the extreme individualism. There exists inner certainty in Macbeth's tragedy, which is the ambitious desire, the sense of guilty for vicious circle and unfounded persistence and confidence. Macbeth's tragedy was not only the tragedy of disposition, but also the society.
    [Key Words]Shakespeare; Macbeth; tragedy; fate; choice;
    一、引言
    对麦克白的悲剧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研究。
    在国内,麦克白的形象和社会悲剧性质的阐释在历来的《麦克白》研究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麦克白》研究中“社会悲剧说”影响最大,且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国内相当一批研究者持此看法。研究者普遍认为,麦克白的悲剧在于野心战胜了善良的天性。莎氏批判了现实世界存在的野心的强烈腐蚀作用,肯定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呼唤和肯定了“良知”,指出野心同仁爱是势不两立的;仁爱是人的“天性”,残暴是违反“人性”的。麦克白是“人性化”的暴君。他曾为理想而斗争,只是由于理想变质为野心才发展为万恶不赦的杀人犯。这实际上是他双重人格的真实表现。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无限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是由他的阶级性所决定的。如果仅仅认为这是一出命运悲剧,那只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麦克白内在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上激化了的尖锐的客观现实矛盾在他内心刮起的风暴。悲剧的全部内容并不限于个人的命运,而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宫廷斗争、宫廷矛盾的一个普遍规律和公式。莎士比亚揭示权势欲望使人毁灭的同时,也深刻地描写了暴君、暴政毁灭社稷,给社会、人民带来的灾难。它显示的是人民的灾难、人民命运的多舛,通过大胆揭示悲惨、恐怖的社会图景和生活气氛来反映时代的本质。麦克白的罪恶既是社会的重大灾难,又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展现的是英国封建暴政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下的人民的处境,反映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遥远距离。所以,“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是政治冒险家兼野心家的艺术概括”,其形象非常明显地构成了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鲜明特点。
    在国外:14世纪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最初萌芽,然后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席卷了整个欧洲国家。这场社会性质的政治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与封建制度的精神枷锁——教会独裁直面战斗。文学,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一斗争的有力武器。许多作家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创作作品,以独到的视角和超越时代束缚的精神内涵,给予了封建教会以有力的打击。在这个时候,莎士比亚应运而生,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西方研究者认为,《麦克白》是三个因素的结合体:莎士比亚——古典西方(英国)传统戏剧文本;实验性小剧场——当今西方(泛指欧美)现代戏剧(而非传统)的样式。从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看莎士比亚的著作。近年来也有人从“语言的悲剧”角度和比较文学角度重新阐释了麦克白悲剧的根源,给《麦克白》研究带来了新的变化。麦克白斯夫妇是野心家的形象,他们的野心和行动是黑暗势力包围、蛊惑的结果。麦克白身上有人性和魔性之间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沦落和人生价值的丧失,读者对麦克白憎恨和恐惧的同时,又表示了同情和怜悯,显示出人的渺小与卑微。
    中西方在研究悲剧的方法上有所区别:中国悲剧冲突的基础重在伦理道德引发的矛盾,而西方悲剧冲突的基础主要表现人物与命运、性格、社会的抗争上;西方悲剧人物多是身居高位的伟大人物,中国悲剧则既有身居高位的人物也有处于底层的普通百姓;中西悲剧都具有能引起观众思考、怜悯的“悲剧快感”,形成中西悲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民族、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
    麦克白悲剧的发生存在着内在必然性,这就是他天性中的野心欲望、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以及虚妄的执着和自信。他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悲剧 ,也是性格悲剧。
    二、莎士比亚及其悲剧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尽管他只活了不算长的52年,但他却留下了37篇伟大而不朽的剧本以及2部长诗和154首脍炙人口的十四行诗(The Sonnets),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对后代作家的影响颇为深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是当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首席剧作家,此时正值伊丽莎白女王当权时期,也是英国拓展海上霸权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人称之为“莎士比亚时代”,这就足以显示莎士比亚受人推崇的程度,直到400年后的今天,他的魅力尤存。莎士比亚的剧往往能激起人们的想象力,而其对人物心性的描写和强烈生命力的刻画更可以使我们去探索人类的内在精神的无限性。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就是这样的。它们是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个时期(1601~1607)完成的。在这一时期其创作风格从第一时期(1590-1600)的乐观明快转为悲观抑郁,创作思想从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转而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而《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浓缩、最激烈的一部更具“纯粹”的悲剧特性的悲剧。塑造的主人公是雄心勃勃地想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的具有人文精神的青年。这部悲剧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为它描述的历史上不鲜见的阴谋篡位的故事,而且是因为它对于麦克白这个本性并非大恶却做出大恶之事的人物的性格深刻而生动的刻画,以及对于人的内心的细致入微的剖析。《麦克白》这一部悲剧有别于另三部不朽悲剧:《奥塞罗》中悲剧的成因是伊阿古这个人的挑拨和奥塞罗本身性格的缺陷——嫉妒;《李尔王》和《哈姆雷特》的结局也是基于人性本身的弱点:前者的虚荣,后者的优柔寡断与忧郁多思。相对而言,《麦克白》悲剧的产生,虽则依赖于麦克白本人的野心欲望与其妻子恶意的怂恿,但是却更多的体现了宿命的因素,而这个因素使麦克白最后的死更具悲剧色彩。在平常我们也并不觉得那些“小小的”缺失有什么大不了的,是的,就一般人的生活,这些缺点只是人们无伤大雅的个人特质,但是,倘若位高如君王——国民之楷模,那么所涉及的范围便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了。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世界戏剧史、诗歌史上的瑰宝,他笔下的世界是那么广博辽阔,令人叹为观止。诗人凭借他的天才造物赋形,但这种创造毕竟不像神的造物那样,可以无中生有。从诗人天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诗人生活体验的深厚积淀,感知到多种文化对他的孕育。
    三、麦克白人格分析
    3.1不安分的天性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
    哈兹里特认为麦克白的悲剧是由环境造成的“他是被适宜的机运,妻子和预言的唆弄推上犯罪道路的。”但是通过文本中关于麦克白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麦克白的本性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也正是这不安分的本性最终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作品中麦克白夫人准确地描述了麦克白,“你希望作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可见麦克白天性中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他即使没有女巫的预言,妻子的唆使也终会暴发出来,“跃跃欲试的野心”总有一天会扫除一切思想道德的障碍展露在白昼,没有外的推动,麦克白也必然会走上“弑君”之路。
    麦克白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根据当时苏格兰的王位继承制,他也拥有王室继承权,更重要的是在“征讨叛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可谓功高盖主,邓肯都感叹道,“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点,那么也许我可以按照适当的名分,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现在我只能这样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而麦克白当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要使他的功绩与名分相当,那也只有国王一职了。邓肯显然深切地感到了麦克白对他王室的威胁,所以才会在接见麦克白的同时,急忙宣布立长子“玛尔康为王储,封为肯勃兰亲王”。邓肯这一行为,无疑在麦克白强烈燃烧的欲望上,跃跃欲试的野心中泼了一盆冷水,破灭了麦克白用“正当的手段”满足野心的希望,扼杀了麦克白“也许命运会替我加上王冠,用不着我自己费力”的想法。可他天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欲望很大”又想做“非分的攫夺”,邓肯的一盆冷水在麦克白野心的驱使、欲望的膨胀下反而使火烧的更烈,就像风可以熄灭小小的火花,却会使狂野的大火越燃越烈一样。天性中无法克制的野心和欲望,必然使其走上“弑君”之路。
    还有很多学者都把麦克白“弑君”一举归罪于麦克白夫人的鼓动,认为麦克白夫人若善良地劝阻麦克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其实麦克白悲剧之所以具有悲剧性,是因为麦克白无论在周围的人如何善良的情况下都会犯下罪恶,天性中的不安分注定使他作出“弑君”的疯狂举措。麦克白之所以犹豫不决,迟疑不动,只是在给自己寻找一个杀人的借口。麦克白夫人的作用只不过是在麦克白未给自己找到一个所谓的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刺激他做“男子汉做的事”。因为麦克白夫人清楚麦克白天性中“太多事前的顾及”,她仅仅是帮助麦克白抓住了一个谋杀邓肯的绝好时机。麦克白的“弑君”举动是注定的,不安分的天性注定了他的疯狂。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剧作的创作背景也可以推断出莎士比亚的目的是暴露人的本性的贪婪和由此所导致的堕落。文艺复兴初期,针对一千多年来的黑暗的中世纪宗教对人欲的压抑,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世俗欲望,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主体价值。可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恶的本性也恶性膨胀,到了16世纪末期,由于人欲的膨胀,激发出了种种血腥的罪恶,人欲横流的结果是带来了一个人间地狱。曾经发挥过巨大进步作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与个性解放已发展和派生出严重的冒险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被邪恶欲望控制了心灵的人,丧失了高贵的理性和德行,变成了残暴而卑贱的野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相信,只有爬上至高的权位,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只有占有金钱
    和名利,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为此,他们不惜以牺牲别人的自由与权利为代价,甚至不惜双手沾满鲜血。面对这“美即丑恶丑恶即美”的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看到这一幕又一幕丑恶吞噬美好,美好向丑恶降服的社会悲剧,一向追求真善美的莎士比亚不能不悲愤,不能不忧郁。他再也不能像当年创作《亨利四世》那样去描画浪子回头的贤君形象,也不能像早年写《查理三世》时为了暴露恶棍而刻画恶棍典型了。他现在要表现的是权欲和野心竟会使一个人,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蜕变为祸国殃民的恶棍。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我们说莎士比亚着重要展现的是人性的恶以及由这恶所导致的悲剧,所以,我们说,麦克白的堕落更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
    3.2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使他成了嗜杀成性的暴君
    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行为不成为悲剧”[12](P314),主张通过行为表现人物。试分析麦克白悲剧过程中的三次较大罪恶行为,如果说麦克白“弑君”时还曾有一丝怜悯之心,犹豫不决,在暗杀班戈父子时已只剩下残酷了,而在屠杀麦克德夫一家时更把残酷狂暴之情暴露无遗。从一个“有太多人情味”的人到一个“残忍狂暴”的暴君,这难道是一个有懊悔之心的人的必然结果吗?一个有深深懊悔之情的人怎么会一次次地以残暴继续残暴,以罪恶掩饰罪恶,显然从始至终麦克白对自己的行为不曾有过懊悔。那些认为麦克白一直处于懊悔之中乃至有些精神失常,甚至认为麦克白的悲剧就在于他犯罪的同时在内心还有着“怜悯心”,充斥着懊悔感的评论者,显然没有看清麦克白内心的本质。
    我们说其实麦克白的恐惧和失常,以及“杀害了睡眠”的惴惴不安,并非懊悔导致,而是内心深处深深的罪恶感。麦克白对自己的杀人始终有着清醒的罪恶感,但罪恶感不同于懊悔之情,麦克白在谋杀邓肯之后长叹,“我怎么了,什么声音都叫我心惊?这双是什么手?嘿,要给我挖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麦克白并没有察觉他的罪的根源,这种对既成事实的痛苦只能表明他对自己的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能演变为彻底的“心灵悔恨”。
    麦克白深深的罪恶感一直折磨着他,他继续他的罪恶只为对得起以前的罪恶,所以他必须用更大的罪恶来维护以前用罪恶得来的一切,这必然使麦克白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疯狂,终成为一个嗜杀成性的疯狂的暴君。
    综上所述,麦克白悲剧的内在必然性正是由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弑君之后的罪恶感及对虚妄的执着造成的。这正是莎士比亚对人性理解的深刻透彻之处,人的自由是有限的,仅有人欲的解放和满足,并不能把人引向自然、平等的理想世界,人必须在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律令、伦理关系、原欲与理性、出世与入世、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作出准确的把握。
    四、结束语
      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是真实的、是活着的,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因此,他总能震撼我们,让我们去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因此令人满足,却也容易地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起伏,更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只是我们的行事方针,也会是我们生活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相关推荐

  • 谁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戏剧分析啊,包括main conflict、rising action、

    中国悲剧很多是以小映大,以一个家族或一个团体,来表现一个朝代或一个时期的悲哀,四大名著里有三个都可以算作悲剧,我就不细说了,这里边更有一种文化的传承,有一种人在江湖【人在朝廷】身不由己的味道,也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节,可以说很多都反映一种政治上的不如意,而莎剧更多的

    情感美文

聚合标签
用簌簌 逗女孩开心的幽默句子 鲁迅关于学习的名言还有哪些 12岁的QQ女生个性签名 "签名"用英语怎么说 描写诸葛亮的四字词语 孟子的经典名言的解释 同学聚会简单的开场白 带有敏字的四字词语 形容女人生气的词语 关于交朋友的名人名言 疯狂猜成语有两辆车的是什么成语 退休祝福语 关于一串红的诗句 关于杜甫的古诗大全 求白鹭成双的《鸳鸯相报何时了》和《草色烟波里》全文加番外百度... 形容危险的成语有哪些? 如何对待上级的不公平? 含有“敏”字的代表爱情的成语? 我的内存卡下好歌以后放进手机里后有些歌打开不了 自言自语造句一年级(简单的) 求一首歌词里有霜之哀伤 背景音乐有阿尔塞斯的中文对白的歌曲 表达出对社会生活不满的诗句 有创意的消防标语 经典的说说句子 带鸟的诗句 关于"有责任心"的成语(不少于40个·) 形容一个人恶毒的成语 形容阳光的句子有哪些 排比的好处是什么 适合中学生流行的个性签名 马尔克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含糊 一知字,右下一个角字成语? 关于亲情的优美句子 描写校园风景的句子五十字 描写心情高兴的诗句 形容人很有领导力的成语 再回首 话题作文 600字 形容“很难”的成语有哪些? 《痛苦也是一种精神财富》阅读答案 创业的励志名言有哪些? 与元旦有关的诗词 关于雪的古诗 感叹人生的诗句 形容死亡的成语 什么死什么亡的成语 有关文明的名言警句 带归的成语有什么 推销矿泉水的广告词搞笑小品素材 老师要我给同学们写评语 写一个关于真正的友谊的名人名句名言小学生能看懂了 形容开心四字成语大全 关于相信自己的名人名言 让男朋友感动的句子写在明信片上的 有关思念的心情句子有哪些? 感恩的心歌词谁写的?真实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子的?具体情况?拜... 求一些经典的英文句子 英语句子类型有哪些? 用既又既又造句不少于三十个字怎么造 4036770367912这组数字什么意思? 求四字四词口号,要霸气押韵的 团队口号 我就是我 形容字写得丑用四字成语怎么说? 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的解释&习题 好声音4贝贝蓝莲花歌词怎样 我要快乐的生活 含有趣的四字词语 电影《死亡诗社》里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