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优美散文网 > 励志美文 > 高考对联常识

高考对联常识

作者:优美散文网
日期:2021-05-23 10:48:22
阅读:

1、志士千里胜;勇者万卷搏.2、卧薪尝胆苦;金榜题名甜.   3、立鸿鹄壮志;展栋梁才华.4、志当存高远;勤必争朝夕.   5、天意怜汗水;胜算酬勤人.6、有心天不负;抱志事终成.   7、有志天不负;业精自然成.8、笔斧拓神境;墨犁耕心田.   9、俯身勤学业;昂首笑人生.1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无忧考网:

那么,要轻松自如地应对中高考对联题,我认为应掌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的对联知识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即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创作对联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如七言联中前六个字只有一个平声字为孤平,凡对联后三字同为平声为三平尾;还有就是上下联最好是不重字,特别是同一位置不能重字;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
二、扎实的语法知识
词类相当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 创作对联必须掌握汉语中各种词语的词性,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并掌握各种词组之间及整个句子的语法关系。如二00五年高考对联题:“科学能致富”,“科学”是名词,作主语;“能”是能愿动词,作状语;“致”是动词,作谓语;“富”是形容词,作宾语。应对这一题就应用相同结构的句子,如“教育可兴邦”。
三、多种修辞知识
对联篇幅短小,必须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而新颖的意思。因为一个词语除它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外,还有修辞意义。修辞意义是在情景中产生的,故又称情景意义。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有限的,而情景意义却是无限的。一副对联好像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那就是意境了。对联要有意境就得用修辞手法进行造境。对联中除了对偶这种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外,还有比喻、夸张、叠韵、反复、顶针、藏典等修辞手法。
四、基本的声律知识
声律是对联的基础。对联讲究的是声律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条规矩。对联的声律有新声和旧声之分,就新声来说,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就旧声来说,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现在是旧声、新声并存,中学生最好是用新声应考,但同一副作品里不能新旧声混用。
基础知识
一、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分类如下:
实字:花、草、林、山、天、地……
半实:力、雄、文、武、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
半虚:上、下、中、内、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
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与诗文辞赋和书法相结合的独特的综合艺术。
传统观点认为,“对联”是由“春联”演变而来的;而“春联”的源头则可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桃符”。
根据《淮南子》记载:“题桃符”是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余的桃木上面写些祛祸祈福的吉祥话,或者写上“神荼”、“郁垒”(也写作“郁雷”)——两个神名,悬挂门旁,用来避鬼驱邪的一种风俗。
有人考证,最早的一幅“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4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叫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词,因嫌辛寅逊写得不工稳,孟昶就自己题写了“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据说从此以后,“题桃符”便逐渐演化为“写春联”了。
其实,中国古代自《诗经》以来不断发展的诗歌为“春联”的出现准备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源远流长的诗歌中,对举(对仗、对偶)的诗句俯拾皆是。西汉庾信、江淹、鲍照的诗歌中就有不少“对仗”十分工整的句子。更为重要的是骈体文的发展兴盛和沈约、杜审言等人对诗歌在音韵学方面的革新和规范,而诗歌又在中国古代从汉代到宋代数百年间占据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统治地位。孟昶只是把唐代就盛行的诗歌的对仗句子第一次在题“桃符”时的“创新”运用罢了,而这种形式又为当时和后世所喜爱和传播。所以,“春联”是一个应运而生又有深受欢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时代产物。
因而宋代,春联逐渐推广,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店堂书房的重要装饰物,有些人也将其作为庆吊、交际之用。
据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据说朱元璋曾为大臣陶安写了一副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更有对联天子的雅号。
脍炙人口的古今名联很多,关于对联的著述也不少,对于对联的起源、制作、故事、佳话、趣话、分门别类都有著述。还有专门进行语言、文学、类似文字游戏、却又幽默风趣、反映聪明才智的思维训练的“课联”(对对子)。
对联的一般要求:
1、字数相等(除特殊情况外,对联中不能出现相同的文字)
2、词性相同
3、意义相关或相对
4、平仄相对
5、上联尾字通常是仄声,下联尾字通常是平声
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旧时的读书人,一入学就学“对课”(对对子),从二言三言到四言五言,然后学诗词歌赋,所以撰写起对联来往往就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楹联创作的数量之多,堪称不计其数,使用范围之广,堪称世界之最。人们用它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在中国,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无论皇宫帝陵,还是古刹庙宇,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斋画室,还是道观厅堂……可以这样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乔迁开业、游山玩水、聚会独酌……只要有中国人生活(或者是曾经有中国人生活过)的地方,就有“对联”。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对联分成若干的种类。楹联、春联、婚联、挽联、谜语联、拆字联、数字联、行业联、嵌字联、增字联、减字联……无所不有。
对联可以叙事,可以写景,可以总结历史事件,也可以针砭时弊,可以状物,可以抒情……可以颂扬,也可以讽刺,还可以劝勉、警策……对联,无事不可用,无处不可用。对联,有的庄重肃穆,有的风趣诙谐,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典雅含蓄,有的气壮山河,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哀婉悱恻,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有的只有上联,无数文人墨客搜索枯肠,也无法对出下联而成为“绝对”。
总之,对联是一种堪称“国粹”的与诗文辞赋和书法相结合的、运用广泛,小巧玲珑、言简意赅而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有的对联精美绝伦。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正如前人所说:“联语虽文字小品,而于短言片语中或取诸身,或取诸物,庄谐杂列,劝惩寓焉”;“欲表其欣慕颂祷之忱,则有庆,欲写其凄凉悱恻之思,则有挽”;“他如神祠怀古,昔贤先哲奕奕如生,名胜记游,高山大川历历如绘,上下五千年,纵横四万里,开编像对,恍在目前”;“骈俪之绪余,随时随事出其新,提笔立就,自臻妙境”。
虽然对联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此却几乎不提及。这是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可惜的疏漏,甚至可以说是失策。
我编辑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教给在校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想告诉年轻一代,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还有一个可以学习知识的好场所——那里也有珍珠宝贝。
学习和研究对联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锤炼语言功底,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使语言更简练、精粹、优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

  • 高考对联常识

    1、志士千里胜;勇者万卷搏.2、卧薪尝胆苦;金榜题名甜.   3、立鸿鹄壮志;展栋梁才华.4、志当存高远;勤必争朝夕.   5、天意怜汗水;胜算酬勤人.6、有心天不负;抱志事终成.   7、有志天不负;业精自然成.8、笔斧拓神境;墨犁耕心田.   9、俯身勤学业;昂首笑人生.1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

    励志美文

聚合标签
求英文名著中的比较好的段落,要分可以加!!大神们帮帮忙 关于“小鸟”的古诗有哪些? 十五字以下的好句和好段 对差员工怎么写评语 高中400到500字美文 要10篇 尽管………也…造句 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咔嚓 红楼梦精彩片段摘抄 带有然的四字词语,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成语大全 描写大自然的四字词语 带有“华”字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描写兄弟情深的成语有哪些? 《一鼓作气》的歌词? 关于积极向上的格言【英文】 有没有关于想象力的名人名言? 描写声音的词语 历史上哪部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项? 及赏析. 成语破什么不什么? 爱不释手是夸张词吗? 带浓浓古风 五年级的10个名人小档案,急!!!快快快! 循循什么什么词语成语 绿什么颜色组词 匪夷所思成语故事 第四个字是魄的成语 看红装素裹 推荐几首关于“留住时光的美好”的诗词 带“雨”的古诗有哪些? 用妇孺皆知,锋芒毕露,引人注目和任人宰割造一段话 姓名签名设计免费版 可以帮我设计个艺术签名吗?名字 李琦 谢... 感恩母爱的句子大全 怎么写招聘美容师广告才能吸引人? 怎么用一句趣味的话来形容平面设计专业 求死神最新的语录!答得好有追加! 《飞鸟集》中经典句子? 表达质量好、服务好内容锦旗 雪景诗句古诗词 形容很热的四字词语 描写油菜花的好句子 初三语文作文如何备考 大公鸡与毛毛虫的故事 华语乐坛谁的歌词写得最好? 双打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杏林子的代表作是? 心什么马的成语 标明选自那篇作文 十八岁成人感言(责任篇) 带“yu”音的成语有哪些? 坟墓对联五字对联 他的成功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启发怎么写 你还知道哪些与方向有关的成语? 关于祝福别人好运的句子 电视剧两生花主题曲,插曲,片尾曲歌词名字叫什么 描写技术精湛的成语 古代诗人留下赞美黄河的诗句有哪些 高中生老师评语怎么写、 形容运气的诗句 描写校园景色的诗 关于诚信的名言(10句以上) 繁星春水读后感600~700字 要的多音词有那些? 赞美文学的小诗 形容人很累的成语? 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这里的社会巨变是指什么 该说哪些祝贺词呢? 想念姐姐的句子有哪些? 以《叫我第一名》电影写一篇观后感,字数4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