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优美散文网 > 励志美文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对其中的大知和大言是持肯定态度吗?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对其中的大知和大言是持肯定态度吗?

作者:优美散文网
日期:2020-08-23 14:20:05
阅读:

1、建立了朴拙的美学思想体系
第一、《庄子》中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思想是他对文学贡献的重要内容.《庄子·天下》篇中,就有较完整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构成了庄子文学作品的显著特色。
要考察一个人的美学思想,必须与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因为是客观现实决定人的意识,也决定着人的美学思想。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兴起的时代,是旧的审美观被破坏,新的审美观又尚未真正形成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向往自然的庄子,也必然是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
事实上,庄子已有明确的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庄子也有自己文艺创作客观的审美风格——“自然”、“朴素”;庄子还有具体的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见《庄子·天下》)。
第二、《庄子》的美学思想同其哲学思想密切相联。在哲学上,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和支配的。他说:“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北游》)“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这就是说“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它产生天地万物,它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它确实可以体会得到,但又是无形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无为”,“无为”意味着任天地万物依自然规律变化发展;因为它又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无为是它的根本特性。与这些哲学思想相联系,庄子认为自然无为的“道”就是最高的美(《天道》)。而“道”是天地万物的 “大宗师”,能体现“道”的自然无为特性的事物就是美的。这是《庄子》美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在《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应帝王》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为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意是在宣传“无为”的任其自然的道家哲学,同时它也体现了崇尚自然无为之美的美学思想。浑沌虽然长得面目浑圆,无耳目口鼻,但却是管理中央的大帝,并且待人“甚善”。在庄子眼里,浑沌无疑是美的。然而一旦人为地破坏了其自然之貌,美也就不存在了。《田方子》一篇中还有一则关于画师的寓言,说宋元君想让画师们画一张像,画师们纷纷赶来,一个个拱手作揖,有的舔着笔尖,有的和着墨。有一个画师来得很晚,却入而不趋,见而不拜,只对宋元君拱了拱手,就回去了。宋元君派人去观察这个画师,只见他走进门去,脱光衣服,盘腿而坐。宋元君从中受到启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画师。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人工的美是比不上自然之美的,画像永远没有人自身美,艺术美不过是对自然美的模仿。最高的美是自然的美。

第三、崇尚精神美,追求内在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追求上。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天地万物各具形态,有美有丑;然而,这种外形的美丑还不是判断其美丑的重要标准,判断其美丑的根本标准是在其精神是否符合“道”的自然无为的特性。外形的丑丝毫不影响其具有的精神的美,外形的美也不妨碍其内在的丑,而精神美、内在美才是真美。《山木》篇有这样一则寓言:“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这则寓言表现了庄子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美和丑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长的美的人如果自认为美而骄傲,便会受人厌恶,美就转化为丑;长的丑的人自己承认丑,态度谦恭,人们反而会觉得他美。这里也表现出了崇尚精神美的美学思想,因为庄子认为精神是支配形体的。在《德充符》篇中,庄子以寓言的形式,写了五个肢体残缺、奇形怪状的人。这五个人形貌虽丑,但由于他们的道德完美,因而使得盛名当时的孔子,左右中原的郑国执政者子产,自命治国忧民的鲁哀公等,都甘拜下风。例如,其中一个叫哀骀它,面貌很丑陋,但由于道德完美,所以男子“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女子见之,不愿为人妻,情愿做他的小妾;鲁哀公与之处,“卒授之国”。庄子还写了一个脖子上长着一个大肿瘤的人,去“说齐桓公”,齐桓公非常喜欢他,见到正常的人反而觉得“其脰肩肩”,脖子太细小了。庄子解释说,“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也就是说,道德的完美使人忘记了其形体上的缺陷。因而,感到这些形体残缺的人都是美的。这些寓言都体现了庄子崇尚精神美,崇尚内在美的美学思想。当然,庄子所崇尚的精神美,是同其哲学上所崇尚的“道”密切相联的。在庄子看来,最完美的道德就是最能够体现“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全德之人就是要任其自然变化,虚静无为,忘掉一切物累,甚至忘掉自身的存在。

第四、崇尚大美,追求无限之美。庄子认为,美在于“道”的自然无为,而“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它是一种创造和支配天地万物的无限力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穷的。因而,美具有无限性。美是有层次的,最高的美是囊括宇宙万物,无比广大的。追求这种大美,追求这种无限之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的又一重要特色。《逍遥游》就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文中所写的斥鷃自由腾跃于蓬蒿之间,无忧无虑,自得其乐。在庄子眼里,它应该是美的,但却是一种低层次的美,不是庄子所崇尚的。而鲲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飞向南冥。在庄子看来,鲲鹏是比较自由的,任其天性而奋飞,无疑也是美的,并且比斥鷃是更高层次的美,但还不是大美,还不是至美。庄子所最崇尚的美是“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是那“藐姑射之山”上的女神,她“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实际上这女神就是“道”的化身,就是庄子所追求的大美,也就是无限之美。《庄子·天道》篇中还有这样一则寓言:“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在庄子看来,尧对穷苦者不傲慢,不抛弃穷民,悲怜死者,亲善儿童,哀怜老妇,这种道德“美则美矣”,但还不是大美。什么是大美呢?那就是与“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的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秋水》篇中所写的“望洋兴叹”、“坎井之蛙”两则寓言,也体现了这种崇尚大美的思想。河伯见自己管辖的河面非常宽阔,“两涘渚厓之间,不辨牛马”,于是就“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等它顺流而至东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坎井之蛙”更为可笑,他“跳梁乎井干之上”,“休乎缺甃之崖”,就以为是“乐”之“至矣”,等到“东海之鳖”向它讲述了东海之盛状,它才“适适然惊”。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美是有层次的,是有大美和小美的区别。“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也有这种区别。然而大美和小美又是相对而言的,“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相比显得很渺小,但是同“虾、蟹与蝌蚪”相比,它又是占有优势。“东海之鳖”虽然非常自由,但毕竟还不是绝对的自由,因而也不是至美。最高的美是“道”,是绝对的自由,是无限之美,那才是他最崇尚的。《庄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其强调自然之美、精神之美、崇尚大美,为我国历代谈艺言美者所接受,与其他美学家的思想相汇合,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

2、开辟了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之路
《庄子》中的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紧密联系的,互为里表。正如庄子研究著名专家朱大川所说:“庄子是古文理论史上第一个描述了浪漫主义风格特征的人”。
庄子浪漫主义是积极的。对现实否定的、叛逆的、批判的态度是《庄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前提和出发点;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强烈理想精神则是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庄子所追求的“至德之世”,曾给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乌托邦以直接的影响,二者并非是认真地为未来社会设计,而是从中寄寓对私有制度下的残酷显示的一种人文主义的批判。纵观庄周一生,从愤世嫉俗到形成独立人格的理想追求,他的浪漫主义的确是积极的,昂扬向上的。

(1)《庄子》奠定了古典浪漫主义的思想——对宗法观念秩序思想规范的怀疑。
(2)《庄子》对艺术思维规律的探索,对“非理性”、“无意识”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的阐述,对美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感受的独特性的揭示,奠定了古典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
(3)在题材范围上,庄子从其对主体人格绝对自由的追求出发,为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作了历史性的开拓。
(4)庄子自觉地将神话传说理性化,有意识地结合神话传说,从而把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类社会、幻想世界和理想世界、人和自然方面等联系在一起,使神话失掉其原有意义,成为作者表现自己观点的工具。
(5)庄子从其高扬个体人格、反对人的异化、寻求个体存在的最后意义和归宿的前提出发,猛然抨击等级社会对人的”天性“的摧残,提出了处理人类、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独特见解,从而求取感性生命的自由与快乐的世界观框架。

3、 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庄子生活在那样一个诸侯纷争、烽烟四起的年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加之没有尊贵显赫的地位,满腹心语无法直白。所以,他便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丰富的想像,让笔下之物皆有实人之情,使得牛鬼蛇神比正人君子更具有人情味。这样,庄子便成功创作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寓言。
庄子是第一个在文学理论史上给寓言以明确定位的人。庄子的寓言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质量高。据不完全统计,《庄子》中大大小小有二百多个寓言,可归为七类:志在逍遥;破除偏见;顺时而生;人间可入;德配天地;忘我归宗;帝王可应,天下可治。
由于庄子使用寓言的目的在于鞭挞社会,所以,决定了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种讽刺意味,也就基本上规定了其寓言特色:(1)从形式上看庄子寓言是一种荒唐、幽悠的超现实的神话,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2)从创作手法看,庄子“物化”的观点给他的寓言染上了一层魔幻般的色彩,创造了一种超现实的幻觉的艺术氛围,借以沟通天与人、生者与死者、过去与现在,醒与梦的联系。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以非逻辑性、超时空性为基本特征。(3)从取材范围看,庄子寓言中有一部分是现实中无法找到的超现实荒诞怪异的人和物,但大部分取材于自然界和社会中最常见、极平常的事件和普通的下层劳动者。(4)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寓言的象征意义,表达观念的抽象性。(5)从艺术风格看,庄子的寓言实践的是朦胧、模糊、混沌。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创作,是庄子对文学作出的又一突出贡献,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4、 开创了以诗为文的范例
当我们品读《庄子》时,不仅为其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描述、大胆的夸张和奇妙的想像所吸引,而且更为其诗歌艺术所折服。从《庄子》中看,庄子写诗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知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而《诗经》的基本句子是四言句。这种四言句,在《庄子》中得到了恰当的运用,使《庄子》成为一部诗集——至少说是一部散文诗。让我们走进《庄子》,领略其中之妙。
《逍遥游》中,庄子在经过一番夹叙夹议之后,得出结论:“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在给惠施介绍“狸狌”时这样说道:“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读着这样的句子,与其说是在读散文,倒不如说是读诗歌。
《齐物论》中这样的妙句也很多:“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这里不仅句子整齐,而且押韵合辙,是极好的诗歌。
《养生主》中这样的句子也不少,如作者在描写庖丁解牛的娴熟动作时这样写道:“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真是脍炙人口,赏心悦目。
《人间世》中,庄子写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这里面,不仅用诗歌道出了真理,而且诗歌的韵律发生了换韵;而这韵的变换,又是因感情需要而为之。
总之,《庄子》中的语言,多数为诗,即使是不整齐的句子,也有诗情画意。早在二十世纪初,王国维就在其《庄子文学之精神》中指出:《庄子》具有“诗歌的原质”,“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此后,闻一多又在其《庄子》一文中明确指出:《庄子》是“绝妙的诗“。毫不夸张地说,《庄子》应看作是中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集,它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文学早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5、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庄子对文学的贡献主要是他撰写了大量的充满浪漫主义和幻想的优秀散文。
《庄子》一书充满了丰富的幻想、虚构的情节和奇妙的构思,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内篇》第一篇《逍遥游》写得雄放、奇幻,足以表明《庄子》文章所特有的艺术风格。文章一开时就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鲲、鹏之大及大鹏展翅翱翔于大海的壮阔景象,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异常开阔、神奇的画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这个气势雄伟、景象奇特的画面基础上,作者又神思飞越,由大鹏联想到“蜩与学鸠”嗤笑大鹏的远飞,联想到“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树,以及长寿的彭祖;联想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以及御凤而行的列子,联想到传说中古帝王尧和不愿意接受天子之位的上古隐士许由;联想到“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使物不疵疬而年谷熟”的藐姑射山神人,最后一直联想到要将一棵大欞树”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并且要”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这才算结束了他精神上绝对的逍遥游。文章构思奇妙,夸张大胆,想像丰富,变化奇诡,充满了惊世骇俗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一书大部分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抽象的哲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哲理论文成为了生动的文学散文。《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但 《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上都是虚构的;卮言指立意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史记》上说庄子”“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庄子》的寓言,“以谬论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天下》),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例如《养生主》写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庖丁形象,他在解牛时“异乎天理”,“因其固然”,运刀如神,“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 騞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作者将庖丁解牛的动作比喻为像古代的音乐和舞蹈那样和谐优美,令人心驰神往。通过这个生动的寓言故事,作者实际上说明了养生的道理,那就是要在复杂的深刻现实中避开一切矛盾,要像庖丁“以无厚入有间”保护刀刃一样保护自己的生命。
《庄子》在创造这些寓言故事时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法,有奇特的想象,有高度的夸张,有细致的刻画,有辛辣的讽刺。《庄子》还常常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各种有生物和无生物会说话,有思想,能辩论。例如《逍遥游》中写蜩与学鸠的内心独白;《至乐》篇写骷髅与庄子的对话等。《庄子》在阐发哲理的时候运用了这么多谐趣横生、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自然就大大增加了著作的文学性,让人们像阅读文学作品一样来领会深奥的哲理,使人们“目击而道存”(《庄子·田子方》),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庄子》还善于运用比喻。清人宣颖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南华经解》)。
庄子又善于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作细致的描绘,收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例如《让王》写曾参:“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仅用五十多字,就将曾参的衣着打扮,神情气质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之不忘。《徐无鬼》写匠人运斤成风,去斫 郢人鼻尖上的灰点,郢人立不失容,其描写也极为生动。再如《齐物论》对所谓“地籁”的描绘:“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这是形容古树上的大小斑驳的树孔,下面是形容风吹树孔发出的各种声音:“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这种对众窍和风声的千差万别的描绘,真是形声毕肖,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自然流畅,变化多端,语汇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尖锐泼辣,具有独特的风格。《庄子》文中,随处可见穷形尽相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刻画,而且庄子还是一位讽刺大师,在他的笔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天运》写丑妇效颦;《秋水》写井蛙自负;《则阳》写触蛮之争;《外物》写儒以诗礼发冢;《列御寇》写曹商舔痔得车等等,无不词锋锐利,文笔辛辣。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称《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确实是文学成就最高,而且后世古典散文也罕有伦比。《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如 嵇 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的思想和创作,都受《庄子》的影响;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也从中汲取了营养。《庄子》中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寓言故事,更给后世诗人和小说家以无限的启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弥足珍贵的财富。

【原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出处】《庄子·齐物论》 。
  【译文】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一样气焰逼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一、大言炎炎

比喻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人。有时也指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二、老神在在

是由闽南话的谚语而来。老神在在一般就是很从容的意思。但有时也会用来批评某人消极,不作为。老神:本指成仙已久的神祇,此处借指心神,内心状态。在在,度在,在闽南语里的是“坚固、稳重、平和”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一、大言炎炎近义词:自命不凡

1、拼音:zì mìng bù fán

2、释义: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3、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杨大洪》:微时为楚名儒,自命不凡。(译文:那时是楚国有名望的儒学者,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二、大言炎炎反义词:妄自菲薄

1、拼音:wàng zì fěi  bó

2、释义:本意是自暴自弃,后来也引申为过分看轻自己。

3、出处: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译文: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过分看轻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言炎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神在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命不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妄自菲薄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这里的"大知"、"小知",可以理解为大知识、小知识,大智慧、小智慧,大聪明、小聪明。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庄子提出人要活出"简单",活出"自然"。
  今天来看,生活给人类的磨难太多了,人类又在生活中设置了重要的枷锁,所以很难真实地活出自我。人性的弱点,又使人们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充满迷雾,许多貌似神明的智慧、小聪明大行其道。更可悲的是有人不但身怀小聪明,还大耍小聪明,结果使一些人活得沉重、压抑、虚伪、复杂。总之,活得很累。"小知"的人不惜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整日揣摩和挖空心思,热衷于各种设计,为迎合一个又一个机会而忙碌着,有时还要蒙蒙人。用这种方法,即使哪怕是好的出发点,由于借助了令人不齿的手段,在终点时刻也不会有敬佩的掌声。人类社会大到战争冲突小到人际矛盾、个人烦恼,无不是预先复杂算计的结果。就像有人喊着和平的口号发动战争、拉起环保的大旗破坏家园一样。越是复杂,就越远离自然,就越矫情,严重了甚至会走向反面。从这点来看,简单的就是真实的、美的,是符合自然的。

  以上一段是我自己的想法.

  庄子的本意可能是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
  这一篇题目叫<齐物论>,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庄子本意没有肯定大言,大知,也没有否定它,只是认为它和小言,小知是一样的,是齐一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对其中的大知和大言是持肯定态度吗?

    1、建立了朴拙的美学思想体系 第一、《庄子》中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思想是他对文学贡献的重要内容.《庄子·天下》篇中,就有较完整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构成了庄子文学作品的显著特色。 要考察一个人的美学思想,必须与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因为是客观现实决定人的意识,也决定着

    励志美文
  • &quot;大言炎炎&quot;和&quot;老神在在&quot;两个词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一、大言炎炎比喻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人。有时也指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

    励志美文
  • 谁能告诉我“大智闲闲,小智间间”是何意呀?

    不如说:“小胜在智,大智在德”或者“小智在谋,大智在德”之类。意思是:依靠小聪明是小智慧;依靠德行是大智慧。小聪明可能一时得逞,一旦被看穿就会引起人们的戒备或反击,难以交到长久的朋友。而靠德行〔诚信、忠义、关爱等〕短时间看起来很傻,长久却被大家认为是靠得住,值得与之长久合作。出自赵本山卖拐系列小品这

    励志美文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是什么意思?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这里的"大知"、"小知",可以理解为大知识、小知识,大智慧、小智慧,大聪明、小聪明。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①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②闲闲(j

    励志美文
  • 大言炎炎的意思是什么:-D

    一、大言炎炎比喻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人。有时也指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

    励志美文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这句是什么意思,出处在哪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励志美文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是什么意思?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他们睡眠时神魂交构,醒来后身形开朗;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说话就好像利箭

    励志美文

聚合标签
关于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两句 用于考试鼓励女生的短信 七岁小男孩生日祝福语 形容思想交流的成语 5.20网络情人节祝福语 请问关于烦恼的名人名言 老人祝福语大全 关于祖国的名人名言? 八仙过海的歇后语是什么? 傅字结尾的词语 要霸气超拽的女生网名头像个性签名一套的 有哪些赞美别人的句子 形容一个女孩漂亮又有才气的诗句 英文名著中的经典名句 《论语》中表达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来修正... 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20到40字之间10条少于20字不要 形容各种声音嘈杂纷乱的成语是什么? 一篇长腿叔叔的中文读后感 恼恨的反义词是什么? 形容夜景很美的成语有哪些? 名人名言短句 保护一个人煽情的话语 七夕qq情侣个性签名想要一对关于七夕的情侣个性签名 陈奕迅的《岁月如歌》的歌词赏析 观后感作文怎么写 毕业时给老师,母校,同学的毕业赠言每种写2个 经典的爱情格言 形容自信的古诗词有哪些? 形容桂林山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大话西游谁真正看懂了!!!!!!!!!!!!!!!!!!!!... 形容非常惊讶的成语 形容“心情郁闷”的诗词有什么? 和继往开来意思相近的词有那些 门花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怎样把word同一段落中的文字之间多余的空格去掉 形容心里愤怒的成语 祝福祖国的诗词有哪些? 宠爱歌词开始的单词是什么意思 形容文化环境的词语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英文怎么说 关于描写舞蹈的诗句 晚上的天空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词 形容妈妈伟大的成语 有关淡雅的四字成语 带形色成语有哪些 表示绿色abb的词语有哪些 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一句话,长一点 两篇! 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籍 形容“一起努力”的成语有哪些? 歇后语配画 草船借箭的歇后语 形容崩溃了的成语 古典唯美伤感诗词 句子? 用如果即便也造句 回忆的句子有那些 月亮是块大烙饼读后感 形容女人女强人的词语 《滚蛋吧 肿瘤君》 的经典台词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形容环境清静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美男子的句子 JY教育、激励孩子的名言 用名字夸奖或赞美一个人(王艳)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告语 关于夜色的成语 韩文的qq个性签名有哪些? 描写敌人狼狈样子的成语